许多类型的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,肿瘤早筛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科学、有效的检测方法,在肿瘤尚小、更容易治疗的时候发现它,大大提高治愈率,延长生存时间。
肺 癌
高危人群:年龄≥50岁;有吸烟史;和吸烟的人长期共同生活或工作;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;有职业暴露史(如石棉、氡等);有肺癌家族史。
胸部低剂量螺旋CT 能够早期发现肺部的小结节和纤维灶。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。
结直肠癌
高危人群: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病史;有炎症性肠病(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)及肠息肉病史;出现下腹痛、便血、黏液便、排便习惯改变等情况;有高脂肪、高热量、低膳食纤维等饮食习惯。
粪便隐血试验 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有潜在的血液成分,可以提示结肠内可能存在异常。
结肠镜检查 对于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患者或高危人群来说,这是确诊结直肠癌的金标准。它能够直接观察结肠内部的情况,并在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。5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,高危人群建议提前定期筛查。
CT结肠成像 用于评估结肠的结构,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。
甲状腺癌
高危人群:小时候头颈部受过放射线照射;有甲状腺癌家族史;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等。
甲状腺超声检查 可以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的形态和结构,发现潜在的甲状腺结节和癌灶。
细针抽吸活检 若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结节,细针抽吸活检是确诊甲状腺癌的金标准。通过细针穿刺结节并抽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,可以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。
肝 癌
高危人群: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;过度饮酒;有肝硬化病史;有肝癌家族史。
腹部超声 可以直观地观察肝脏的情况,发现潜在的肝癌病灶。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。
血清甲胎蛋白(AFP)检测 AFP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。通过检测血清中的AFP水平,可以评估患者患肝癌的风险。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。
CT、MRI等影像学检查 对于腹部超声或AFP检测阳性的患者来说,CT、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认肝癌的诊断。
胃 癌
高危人群:有胃癌家族史;有胃溃疡、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史;幽门螺杆菌感染;出现腹痛、腹泻、消瘦、柏油便等症状。
胃镜检查 可以直观地观察胃黏膜的情况,发现潜在的癌前病变和癌细胞。
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。通过C13或C14呼气试验等方法,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。
血液检测 如CA-724、CEA、CA242等肿瘤标志物检测,可以作为胃癌早筛的辅助手段。但肿瘤标志物检测并不能直接确诊胃癌,只能提供检查依据。
乳腺癌
高危人群:有乳腺癌家族史;有乳腺疾病史(如乳腺增生、乳腺纤维腺瘤等);有婚育史(如未育、晚育、未哺乳等)、特殊月经史(如初潮早、绝经晚等);乳房不规律胀痛;乳头有异常分泌物。
乳腺超声 能够清晰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,发现乳腺内的肿块和异常回声区。
乳腺钼靶 能够发现乳腺内的微小钙化和结构扭曲等异常改变。
食管癌
高危人群:年龄≥45岁;居住在高发地区(如河南、河北、山西等);有家族病史;有不良饮食习惯(如热烫饮食、高盐饮食、食用腌制品等);吸烟、重度饮酒等。
内镜检查 可以直观地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,发现潜在的癌前病变和癌细胞。
宫颈癌
高危人群:有宫颈癌家族史;有特殊婚育史(如早婚、早育、多产等)、特殊月经史(如经期延长、经量增多等)或不洁性生活史;白带异常;阴道出血(如接触性出血、绝经后出血等)。
宫颈超薄细胞学检测(TCT) 能够检测宫颈上皮的细微变化,发现潜在的癌前病变和癌细胞。
人乳头瘤病毒检测(HPV) HPV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。通过HPV检测,可以了解女性是否感染了高危型HPV病毒,从而评估患宫颈癌的风险。
前列腺癌
高危人群:年龄≥50岁;有前列腺癌家族史;有慢性炎症史;反复尿频、尿急及血尿等症状者。
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检测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PSA水平,可以评估患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。
直肠指检 通过医生的触诊,可以发现前列腺的异常增大和硬结。
前列腺超声检查 对于PSA检测或直肠指检阳性的患者来说,前列腺超声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认前列腺癌的诊断。
胰腺癌
高危人群:长期吸烟;高脂肪、高糖、高盐饮食,以及长期大量饮酒者;体重质量指数(BMI)过高;糖尿病患者;家族中有胰腺癌病史或肿瘤患者;慢性胰腺炎患者。
超声检查 可以初步了解胰腺结构,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肿块或异常。
CT扫描 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胰腺图像,有助于识别胰腺肿瘤的大小和位置。
磁共振成像(MRI) 可以进一步评估胰腺的细节,对判断胆道梗阻及梗阻部位和原因有重要意义。
超声内镜 通过内镜附带的超声探头深入胃部和十二指肠,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胰腺组织。
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CA19-9、CEA等,虽然特异性不是极高,但在胰腺癌患者中经常升高,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。
(作者: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钟艳宇)
(《北京青年报》4.14)